广东农村厕所现状:多数村建成无害化厕所少数村用旱厕卫生差

2024-03-05 开云官方网站

  小厕所,大民生。日前,习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短板。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广东省开始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工作。2012-2016年,广东省级以上财政投入改厕资金1.66亿元,补助41.4万家农户改厕。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访肇庆、汕尾、梅州、潮州等地了解广东农村厕所改造现状、困难、问题,探索广东农村厕所革命之路。

  12月6日下午,肇庆封开县罗董镇五星村桥塘自然村很热闹,“叮叮咚咚”,到处在施工,地面挖了一个又一个“大粪坑”。即将告别长期共用公厕的历史,像城里人一样,桥塘村家家户户开始建起卫生间、安上蹲便器。一个个“大粪坑”正是尚未完全竣工的三格式化粪池。

  “桥塘村的厕所改造不仅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每家的化粪池排出的污水也将通过管道,排放到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罗董镇委委员程远君指着铺设污水管道现场,满怀憧憬地说。

  然而,在粤东的陆丰市又是另一幅画面:千人居住的破旧老屋聚居区,家家基本没卫生间,唯一的公厕依旧是旱厕。人未入厕,已闻臭味。

  五星村位于罗董镇西部边远山区,经济基础薄弱,是第三轮省定贫困村,辖7个自然村,桥塘村是其中之一。为创建省级卫生村,今年八、九月份开始,桥塘村走上了改厕之路。

  谈起改厕,村民苏彩艳强烈点赞。苏彩艳一家七口居住在一起,建房较早,“人还不够住,建房时没意识,也没地方建厕所”,一家人只能到百米外的公厕方便。大人还好,小孩子只好随地小便,大便就用扫把随便扫一扫。公厕是旱厕,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一到夏天味道很大,每次都让苏彩艳直呼受不了。“晚上黑乎乎,有时都不敢去上厕所。家里建了卫生间就方便多了。”

  桥塘村邻近的五星村委会迳口村是2017年第一批“广东省卫生村”,村里唯一的公厕也是旱厕,刚停用不久。公厕建在一条沟渠旁,距村道还有几米远,砖瓦结构,男女两侧的入口已被砖头封住,周围满是杂草杂物,掩映在两棵芭蕉树间。男女厕所中间用木板隔断,共有四个厕池,十分简陋,地面还残留粪便的痕迹。

  迳口村小组长卢梓秀和记者说,原来的公厕建有20年,很简陋,之前粪便没经过任何处理,味道很大。平时少有人清理,有需要的村民偶尔会清理粪便做施肥用。去年,迳口村创建省级卫生村,政府每户补贴200元,对家无厕所的农户实施改厕,新建化粪池、卫生间,“家家户户都有了厕所”。不仅如此,政府和扶贫单位还投入20万元建了污水处理系统,对全村25户人家的化粪池排放的污水等生活垃圾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据封开县卫计局副科级干部梁金庆介绍,2014年广东省没有了中央农村改厕专项资金,肇庆市以创建广东省卫生村为契机,发放卫生厕所建造说明,整村推进农村改厕。2016年,封开县新增无害化卫生厕所6578户,其中地方各级政府投入279万元,村民自筹430万元。“截至2016年底,封开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24%,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12%。”

  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访多地发现,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的村庄,无论公厕、户厕都是无害化卫生厕所,户厕率几乎100%。“人畜分离、改水改厕是创建省级卫生村的首要条件。”程远君说,村民新建房屋基本都会自建卫生间、化粪池。“讲卫生已成为村民的习惯。”

  在粤东潮汕等地,人多地少,宅基地紧张,许多老屋不适合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有的村庄便采取拆除旧粪坑兴建公厕的方式,方便村民,改善村庄环境。

  在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橡埔村,路边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公厕。不同以往的旱厕,新建公厕不再露天,也有了男女之分。六十多岁的村民张荣平和记者说,他所在的十二村小组,以前的厕所就是一个大粪缸,蚊虫苍蝇聚集;墙体不高,遮挡不好,人在里面上厕所,外边都能看到,“很不像样子”。2015年,村里把旱厕改成水厕,在厕所里安装了灯,“晚上上厕所方便了,不用打着手电,小心翼翼”。

  橡埔村委会主任许名长和记者说,橡埔村有860多户、3200多人,人多地少,宅基地非常紧张。村里的老屋基本没厕所,村民就到处乱搭建粪坑。没清拆前,橡埔村有200多个露天粪坑,蚊虫满地,臭气熏天。为改善村庄环境,2015年,村委会组织清拆旧粪坑,采用政府补一点、乡贤捐一点、村委筹一点的方式,投入80多万元,建造了8个公共卫生厕所,解决了在老屋居住的1500多人的如厕难题。

  为维护公厕和村庄环境卫生,橡埔村聘请了6名保洁员,专门负责打扫村庄卫生,清理厕所。市、区财政每月各补贴400元,镇财政每月补贴200元,村委补贴200元,村民每户每月水费加收10元,作为保洁员的月工资和村庄环境维护经费。“厕所改了,村庄环境改善,生病的村民也少了。没改厕创卫前,橡埔村每年报销医保的人是最多的。”许名长说道。

  “改善环境、防治疾病,是厕所革命的初衷。”梁金庆介绍,农村地区许多传染病是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其中与粪便有关的传染病达30余种,严重危害村民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农村厕改减少了疾病的传播,带动村民改变卫生习惯,提高了生活品质。”

  12月12日,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进后林村,发现一个公厕矗立在村道旁,靠近村头市场,人来人往。厕所外墙贴着瓷砖,墙体虽有些“牛皮癣广告”,但外表看起来还算干净。不过,走到男厕门口,一阵恶臭扑鼻而来,令人作呕。男厕内的墙脚长满了苔藓,地面满是尿渍;小便池已堵塞许久不用,矿泉水瓶、烟头杂物堆积其中;十几个大便槽的石板上满是尿渍和纸巾,石板下是粪坑,臭气熏天。

  “根本不敢去公厕,臭得要命,怕传染疾病。”一年前,陈玉正回到后林村,在村头市场租了一间房,办了一家诊所。因为是老房子,没有厕所,公厕环境又太差,为方便患者,陈玉正只好在院子里搭了一个简易的厕所,解决小便问题。六七十岁的陈阿婆也是住在老祖屋里,家里没有厕所,晚上用厕桶方便,每天早上再倒到公厕里。

  后林村支书陈木义介绍,后林村有800多户、5000多人。由于历史原因,老屋普遍没有厕所,前几年清拆旧粪坑后,村头市场的厕所成为村里唯一的公厕,“服务”周边聚居的200多户、1000多名村民。三年前,扶贫单位曾对其进行旧厕改造,修缮封顶,铺贴瓷砖,改变了原来的露天面貌,但由于资金等原因始终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平时也少有人打扫。

  无独有偶。在封开县河儿口镇庙边村,大部分村民自建新房,都有了无害化卫生厕所,但也有一些村民家中没有厕所,只能去池塘边的公厕。公厕依旧是旱厕,不同的是,粪便直接排进池塘,厕所没太多异味。68岁的孔大爷住在池塘附近,家里三口人,房屋简陋,没有厕所,方便全靠公厕。“晚上很少去,不方便,只好忍着。”孔大爷略带无奈地说。

开云官方网站

推荐产品

  • 万豪携手果壳共享新知激起构思
  • 万景百年丨上海虹桥祥源希尔顿酒店:酒店盈余也能复合且多元
  • 装配式建筑“入侵”文旅行业
  • 行业应用业界新闻-电子发烧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