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0 开云体育网页版登录
进入三伏天,高温考验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在酷热的天气下,他们头顶烈日,坚守在户外工作岗位上,用辛勤劳动和汗水保障着城市的安全整洁、顺畅便利。阳光下,他们恪尽职守,默默奉献,唯有额头上的汗水、湿透的衣服,在诉说着自己的坚持,值得尊敬和点赞。
“2#焦炉95#、96#机侧炉头温度达985℃。温度异常。”在炉顶发现情况的毛晓伟,立即查看火孔压力,调节95#、96#烟道吸力翻板。之后又带领班组其他同事进入焦炉地下室检查处理。关闭加减旋塞、卸除横排管堵板、利用空气风管吹扫……一番操作下来,炉头温度重新再回到1100℃的正常值。毛晓伟这才安心和同事走出地下室,到工房喝水,准备下一次的巡检。
毛晓伟是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焦化厂第一炼焦车间调火班班长。身为调火工,毛晓伟和同事是焦炉的“内科医生”,控制着焦炉的九温五压。每天按时登上炉顶完成横排温度测量、确定煤气燃烧等情况,进入焦炉地下室清洗加减旋塞、处理地下室一氧化碳超标报警漏点,在废气盘旁查看堵塞情况是他们的“必修课”。看似简单的工作,不仅任务艰巨,而且时刻与高温相伴,危险系数高。
“热是我们工作的常态。炉顶上脚下温度基本都在70℃-80℃,普通鞋走一圈鞋底就掉了。每排32个火道都要测温,全靠这些又厚又重的劳保鞋才可能正真的保证我们每次在顶上半个多小时的巡检。”毛晓伟习惯性地抬了抬脚。
每到三伏天。巡检工作从炉顶,到焦炉地下室,再到废气盘;环境和温度从40℃多,到近70℃,再到60℃,每处都如同桑拿蒸房。毛晓伟和同事流出来的汗水早已被蒸干,厚厚的工作服湿了干、干了湿,布满汗渍,脖子上的毛巾随时都可以拧出水来。但他总说:“只要焦炉加热系统的各项工艺指标都达标,我们干啥都值。”
为全力完成疫情影响下的欠产,防止煤气泄漏、焦炭夹生等影响焦炭质量的情况出现,最近一段时间,毛晓伟和班组同事对机焦侧炉头立火道进行喷浆。“在巡查中,一经发现冒烟点,就要立即实施喷堵。喷浆结束后,还要用6米长的螺纹钢对砖煤气道做全面清理。这项工作不仅耗体力,现场温度还高。”经过一周的加班加点,毛晓伟和同班同事提前完成816个砖煤气道的喷浆工作。
“当焦炉运行正常、合格焦炭出炉时,是我们最欣慰的时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毛晓伟”们踏着滚烫的足迹保障焦炉安全运作,用汗水坚守着一份责任。
一双运动鞋、一顶能遮挡烈日的帽子、一部记录工作的手机,是原梅梅每天巡河的“标配”。原梅梅是沁水县嘉峰镇李庄村的村民,也是村里的巡河员。无论天气如何,她每天都要在河道两边来回查看。
2019年年底,为加强对河道的日常巡查和管护,沁水县设置并选用每个村段的巡河员。得到消息的原梅梅第一时间报了名。“我从小在这条河边长大,让河水变得更清澈是我的心愿。”
沁河李庄村段和柿沟河李庄村段,河道长近3公里,是原梅梅巡河工作的责任范围。在巡查中,她将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对职能范围可以做的第一时间解决,不能解决的通过App及时上报处理。“次数:386次。”巡河App记录着她的认线日,高温难耐。原梅梅来到自己在沁河的巡河责任段。虽不是正午,太阳仍然辣地打在原梅梅的身上。她先用手掬起一捧河水,查看水质有没有明显变化。之后,又开始清理河边的垃圾。捞、捡、整理,几个动作下来,原梅梅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湿透,岸边的鹅卵石在太阳的照射下各个烫脚。
“倾倒垃圾是最大的问题。”被烈日晒得面色通红的原梅梅揩掉脸上的汗水后说。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这类问题发生,她常常在天刚亮或者天黑的时候再去巡河。“这样就能找到倾倒垃圾的人。”每当这时,原梅梅总是追在对方后面讲解随意倾倒垃圾的危害。不巡河时,原梅梅总在村里宣传保护河流和河道的益处,号召大家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原梅梅的努力换来河道的洁净美丽。脏臭河道不见了,鱼儿、螃蟹安家了,儿时的河流回来了。如今,沁水县有186名像原梅梅这样的巡河员共同守护着县内30条名录内河流,全县7个水功能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三类以上,河流再现了碧波荡漾。“水清岸绿是我的目标。我省的河流一定会慢慢的漂亮。”原梅梅笑着表示。
7月28日上午10时,室外的气温迅速攀升,李存良蹲在地上一手扶着钢管,一手拧着螺丝,不时拿起一旁的扳手敲敲,检查是不是拧紧。一会儿脚手架主体便绑扎完毕。李存良今年52岁,是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唐槐产业园下庄小学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工地的一名钢筋工,负责主体绑扎。为最好能够降低高温作业的时间,项目部将上班时间调整为上午11时收工,下午2时开工。这种“歇中间,做两头”的工作模式,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了高温带来的不适。“因为项目的工期紧。所以有时候晚上还要加班,不过夜晚凉爽,吹着风工作更舒服些。”李师傅活动了一下自己的脚趾,使它们能从鞋帮上张开的口子获得些许清凉。
由于长期户外作业,李存良和工友的皮肤大都黝黑发亮。但为避免晒伤或是被钢筋烫伤,大家坚持穿长袖作业,1L的大水杯、擦汗巾是他们的标配。经过烈日炙烤的钢筋温度很高,有时甚至达50℃以上,把手放在钢筋周围就可以感觉到袭来的热浪,胶底鞋踩在上面鞋底都被烫软了。“夏天天气热,钢筋在太阳下放久了会很烫,手套是我们最需要的‘装备’,但是坏的也很快,几周就要换一双。”李存良伸出双手,大小洞洞相连的蓝黑色手套很是打眼。
由于目前项目工程处于搭建地基阶段,工程紧,任务重,工人们每天都在繁忙之中。对于家在娄烦县的老李来说,两三个月回一次家也成了难事。“说不想家是假的。家里小儿子刚初中毕业。真希望天天和他们在一起。可咱盖的是学校,再热也要加紧干。这样周边的孩子上学就方便了,父母得多省心。”想到原先小儿子上学的不便,老李双手的速度又加快了许多。
随着脚手架一个个绑扎完成,李存良的脸上挂满了汗珠,各式汗渍也布满工服。但他没有休息,只是迅速将满满一杯水灌进嘴里,继续工作。在省内的各大建筑工地上,有无数像老李一样的劳动者,头顶烈日,挥汗如雨,支撑他们在高温下坚守的是对工作的责任和家人的爱。